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学校要闻 > 正文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报道:如何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育?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赴重庆科技学院一探究竟

发布时间:2023-05-30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5月24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科技学院。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西藏网、光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网、中青在线、环球网、未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10余家央媒,华龙网、北青网、北方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新闻网、中国吉林网、东北网、东方网、中国江苏网、潮新闻、中安在线、海峡教育报社|东南网、大江网、大众网、齐鲁网、舜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大河网、荆楚网、红网、南方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广西新闻网、四川新闻网、云南网、西部网、每日甘肃网、青海新闻网、新疆网等30余家地方主流网络媒体对活动情况和我校党的建设、思政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业创新等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以《如何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育?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赴重庆科技学院一探究竟》等为题的新闻,报道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成效。新闻内容转载如下: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交融,成为了当地人才支撑的强劲力量。重庆科技学院,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在“地方行业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之下,取得瞩目成绩:学校成为重庆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1%,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连续两轮获得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2014年,自学校正式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以来,近十年光景,重庆科技学院如何推进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人才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衔接?带着一众疑问,5月24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新网、中国网、光明网、央广网、华龙网等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奔赴学校,解密重科人才培养的“终极密码”。

image001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走进重庆科技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

聚焦能力输出, “四大体系”渐成重科“杀手锏”

“在重科,人才的衡量标准,绝对不是冰冷的学分,而是最直观的能力输出。”面对记者6165cc金沙总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频繁提问,重庆科技学院校长赵明阶向媒体一行人介绍了学校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正是在学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下,学校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推进的“四大体系”建设,即重构课程体系、升级资源平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体系、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四个方面,这也是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始终的一大“杀手锏”。

重构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模块优化、内容迭代和教材更新”三个方向。当前,通过有机融通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重科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重庆市一流课程89门。

升级资源平台体系时,重科重点打造“大工程、全流程、场景化”的实践平台。将“工厂搬进学校”、将“课堂设在生产一线”,其石油与化工专业群建设了“地质-钻井-采油-集输-炼化-安全”全流程工业模拟仿真系统;冶金与材料专业群建设了“铁-钢-铸-扎”冶炼全流程工业模拟仿真系统,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应用场景,“双师双能型”教师开展教学……这样的专业课教学无疑是重庆科技学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育高质素应用型人才的又一个生动缩影。

image003

学校的国家级冶金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image005

媒体采访团体验模拟教学

优化创新创业体系上,学校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丰富课题资源和众创空间平台,逐步形成了机制完善、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面到点,重科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万千百十”双创育人工程,通过层层深入的万人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数千人学科竞赛工程、数百人科研训练工程、数十人拔尖创新研究培育工程等,使每位学生能得到完整的双创训练,实现了“一专一赛、一生一赛”。

image007

重科学生在第六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中斩获21项奖项

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时,突出“保基本、促改革、重成效”的教育教学评价导向,将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充分纳入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之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的能动性和活力,真正使自上而下的行政驱动力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内生动力形成了学校的育人合力。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完善三大机制,全线跟踪发现人才发展规律

从在校教学信息收集、持续5年就业跟踪,到吸纳社会参与,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大数据跟踪、分析,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展开了一条全维度的人才发展轨迹,并以此反哺学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改革。

“无论是毕业1年的学生,还是毕业5年的学生,都是我们研究的鲜活案例,从中我们会发现共性,找到短板;也能发现个性,找到某种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具体来说,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十分高效的信息收集、反馈和利用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自主研发建设了与教务系统集成的课程质量评价信息平台,全过程保障了以课程达成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有效保障持续改进机制的闭环管理。

建立了校院两级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学校负责开展毕业5年左右毕业生、毕业1年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就业质量等第三方抽样调查,各学院针对具体专业开展全体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和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同时,通过走访企业、电话调研、定期需求论证等途径,针对用人单位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和毕业生培养目标实现情况评价。

image009

.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转,不仅确保了培养目标定期校准、课程体系持续完善、教学内容迭代更新和支撑条件改进完善,更助推了学校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共有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以高质团队为牵引

实施“三化工程”,推进教师队伍“应用型”转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产出高素质应用人才,一支强大的“应用型”教职队伍无疑就是核心要素。对此,重科更有自己的做法,比如当前已初见成效的教师“三化工程”:即青年教师队伍工程化、博士化、国际化。

首先,学校优先引入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出台《“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其次,实施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工作,出台《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奖励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学位提升。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并通过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研修,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三化工程”之外,学校更出台《教师轮训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专任教师每年至少完成20学时培训,全校每年轮训总学时约2.5万;还建立起了国、省、校三级竞赛体系,将教师竞赛成绩纳入学院考核、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定。近三年来,教师年均300余人次参加各级教学竞赛,使整个教师团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四大体系”“三大机制”“三化工程”……一连串实际举措之下,重庆科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上逐渐崭露头角,或将为其他地方工科院校适应产业变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典示范案例。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